CMF 宏观经济8月数据分析会¶
统计信息:字数 6506 阅读14分钟
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回暖迹象渐渐显出
1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涵¶
近期的经济特点:
库存周期扰动明显:2022Q4疫情原因拖累生产;2023 Q1 复苏后企业加速生产;2023Q2 出现大量库存,造成价格下行问题。2023-08 CPI 和 PPI 基本见底,价格和库存周期造成的拖累将减弱。
传统动力减弱:2022年房地产到顶后,对后续的影响还是比较多。地产价格等弱势反弹,相对2022年属于平行发展,二手房价格还是明显下降。
高科技产业逐步回升:因为2023Q1Q2 的高新科技低迷,Q3出现明显反弹。这个是前值较低的结果。
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接近历史低点(国际上对中国经济不看好)
政策建议:
1、稳定存量,降低负担,用时间换空间。2015年负债率150%,新冠来袭后负债 250%,当前负债 285%。避免当前巨量债务暴雷
2、从机制层面解决结构性问题:国税和地税分开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也进行区分。从 2015年开始减税降费,国家税收/GDP不断降低,可以说财政收入减少了。未来要解决这部分结构问题。
3、金融政策(降息+降准)+财政政策(政府产业投入)+资本市场(优胜略汰)三方面共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层加强举国体制,重点的科技战略公关,不能单独依靠市场力量,国家产业战略投资是工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2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 邢志强¶
8月短期数据层面企稳回升,长期性的数据不是很好(债务,人口,逆全球化等)
目前是宽松的货币化政策,避免走入通缩陷阱,避免进入日本的“失落的20年”
名义GDP 3.x% (中国名义GDP低于美国、日本、印度)= 实际GDP + 汇率变化
拖累了外资的信心
现在是低物价风险,未来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考虑继续防水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很重要的,稳定房价
3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何海峰¶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全球是美国以基本盘,中国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分析内外部经济数据。美国软着陆概率上升,对中国经济贸易也是一个利好。美国通胀下降,就业率有改善。日本GDP增长增长,德国GDP不是很好,两个季度负增长。——外部总体稳定可能性较大。疫情后一年,GDP 增长不是很好,可能还不如去年。
中国经济形势:官方相关数据 GDP 增速加速,CPI PPI 环比转正。其他的数据还在可控范围内。中国对美国贸易下降,越南墨西哥等贸易增长,出现了产业链的转移。
未来的政策建议:
专家的建议是:稳住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增加高科技新动能的投入
预测:地方GDP6.0%,国内可能是5.4-5.6%左右。国际上预测 5.2—5.4%。估计房地产还是负增长,CPI 转正。疤痕效应造成的,对居民的心理影响比较大。
稳增长,稳就业,
4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谬延亮¶
1、资本市场表现和经济数据表现不一致的原因?证券市场不及预期。就是预期问题,股权风险溢价,中国沪深300风险溢价6.5,美国标普溢价1,中美历史上首次不同。大家对美国市场更加看好。对股票的看好,就是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整体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比较高。
中国风险溢价高位,中国居民对定期存款的追求(个人和上市企业都是),居民消费不足,企业投资不足。是否有产能过剩的问题?预期偏悲观。
悲观预期原因是:1、疫情的疤痕效应,三年疫情,两个大城市预期收益减少了 10%-15%,对我们预期资产负债表的冲击。 2、中长期的债务人口问题,结构性的四个拐点:2022人口拐点,房价拐点二手房,去全球化拐点,居民信心和收入预期拐点,也证明了金融周期的一个拐点。过去增长的一个模式一个挑战。
解决:仍然有信心和定力。我们不是流动性困境,也不是资产衰退。目前没有明显的恶性循环问题。强有力的措施,让居民的信心充足,然后增加消费,进一步企业扩大生产模式。发展新的增长模式:提高生育率,减轻居民负担。日本在90年代,医疗保险等增加,老龄化面对的问题等等。
5 招商银行研究所 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谭卓¶
7月政治局定调,要求经济增长 5% 左右的目标,那么Q4就会出台类似政策保证完成任务。
名义GDP下行速度,高于实际GDP下行速度。居民和企业的产出在增加,但是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价格出现了低迷的现象。我们的供给端较多,但是需求端没有那么多。
国内对供给端保护比较多,需求端收到疫情冲击比较大——需求端疤痕效应更加明显。
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的差距,M2 >> GDP,M2 = 名义GDP + 2%。现在高出了 6%。原因:企业和居民在堆积定期存款。货币流动性下降,流通性创下历史新低。
行为改变:早期居民加杠杆很多,近几年居民杠杆没有增加。企业也是类似。所以 M2 和 M1 造成了大量的剪刀差。2022年以来,宏观大环境出现了深远的变化,回报下降,不确定性上升,M2 超过了社会融资。
储蓄行为:超额存款(金融行为,包括金融投资和存款) >> 超额储蓄(收入-消费)。存款是储蓄的一部分。储蓄 = 存款+房地产+偿还贷款+理财等。居民收入在下降,但是存款增加了,说明了居民的经济行为和金融行为发生了明显分化。过往房地产转向了存款。
节俭悖论:高储蓄会挤压消费能力,也没有办法促进投资。
6 个人观点¶
1990年日本人均GDP 超过美国,负债是 GDP 560%,然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现在人均GDP是美国的 17%,负债268%,未来是否能走到日本的路上,还是走到阿根廷等路上,还需要拭目以待。
专家从自身的定位上,肯定说“稳中向好”,否则不能播出。
实际上的数据和名义的数据有多少水分,这个还不知道(例如青年失业率现在不公布了)。
会不会陷入通缩,或者是继续吹泡沫。——最近一系列降息降准政策,会继续吹泡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