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人人都能懂的宏观经济

统计信息:字数 18696 阅读38分钟

网易云课堂出品

学习宏观经济的目的:学会常见宏观经济名词和基本原理,可以判断基本面的信息和对市场的影响。

第一课 宏观经济

第二课 GDP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课 经济发展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投资 消费 出口

长期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强大的人口红利,改革开放,政府执行力。

什么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从两个指标衡量:经济总量(国家在一定时期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经济个量(人均产出的增长)。中国特征:总量世界第二,个量发展中国家。

如何实现快速经济增长?本质是生产效率更高。发达国家生产率较高,单位产能和产量较高,劳动率较高,所以劳动生产率较高。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

消费:内需,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经济的主要动力(扩大内需,刺激内需)

投资:财政支出,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国债科技国防卫生支出)(辅助性的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出口:外部需求,通过本国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中国人口红利,让产品成本下降,出口增加)

经济的三大困难: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高,楼市库存。一味次级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供给侧改革

新的思路:供给侧改革

三大需求对应四大供给侧(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

供给侧改革会促进经济潜在增速,促进经济增长。

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经济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 化解过剩产能
  • 降低企业成本
  • 解决买房看病上学的难度
  • 防范化解金融危机

总结: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创新方法

第四课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的货币数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恶意通货膨胀对经济不好。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商品的价格,增加工厂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消费者担心价格上涨造成资金缩水,会进一步增加消费,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衡量适当或者恶意的通货膨胀需要使用下面的指标。

通货膨胀的两个指标

CPI:custumer price index 消费者价格指数:使用一组固定商品当期的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基期的价格计算的价值(现在的价值/基准的价值)。通俗:消费者购买日常用品时,现在和过去购买的价格比例(包括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实际上,中国CPI定义时早期的定义,其中猪肉比重较大,房地产比重较小。现在市场中房地产的价值远远大于猪肉等生活必需品。所以单独使用这个值衡量通货膨胀是不全面的。

PPI: prodecer price index 生产者价格指数,衡量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

CPI 衡量消费者,PPI衡量生产者。PPI 变化优先于CPI变化。具体变化分为:工业原产品的PPI变化造成生产资料CPI的变化,饲料原产品的PPI变化造成食品CPI的变化。

CPI 使用:通常,CPI 大于 3% 就是通货膨胀,CPI 大于 5% 就是严重通货膨胀,CPI小于1或者持续下降,表示通货紧缩的趋势。实际上,使用 GDP 和 CPI 衡量通胀。如果 CPI 是 GDP 增速的二分之一多一点,就是严重通货膨胀。发展中国家,GDP 增长10%,CPI 增长 5% 也是正常范围的。发达国家体量较大,GDP 增加 3%,CPI增加 2% 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PPI 最好维持不变,生产者供需平衡。

PMI 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反映经济整体情况和变化趋势。PMI 50% 是平衡点。PMI 大于50%是经济扩张,PMI小于40%就是严重经济萎缩的前兆。PMI可以领先GDP几个月反映经济的发展趋势。

同比:这个月的数据和去年的这个月的数据的比值。

环比:这个月的数据和上个月的数据的比值。

原因

直接原因: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生产和劳务需求

本质原因:

需求拉动型通胀:需求增加,产品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案例是2008年经济危机,产品减少,4万亿放水。

成本推动型通胀:企业的工资支出、原材料支出增加,产品价格增长;垄断性企业中,由于垄断性,利润上涨造成成本上涨。

输入型通胀:国外价格上涨,国外需求上涨,国外原产品价格上涨

影响

通货膨胀有利于富人,不利于穷人。通货膨胀中,国家超发货币,富人通过已有的资源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钱,穷人获取的资源相对较少。富人获取资产的速度大于通货膨胀的速度,穷人获取资产的速度小于通货膨胀的速度。

如何抵抗通货膨胀

增加新赚钱的能力:学习经济知识,根据CPI反映通胀的预期,做出买卖的决策;

使既有资产增值:使用抗通胀工具:权益类资产(股票和偏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大于通胀),商品类资产(房地产黄金,或者相关的股票基金)保险类资产(分红型保险,投资链接保险)

第五课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市场上货币较少,商品较多,物价下跌的情况(企业生产产品较多,但是需求不足)

原因:交易媒介(货币)小于交易需求(例如,企业生产了很多商品,但是货币保持不变)。还有其他观点认为: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足,所以商品供大于求,造成物价下降的情况(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不足)。

经济学的角度:货币充足的情况下,人们会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消费。如果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那么工厂产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经济萎缩。

影响:物价下跌造成企业破产,员工失业。

失业:一个人有意愿有能力为获得报酬而工作,但是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就是失业。

失业率:一定时期内,满足就业条件的全部人口中(除去老人孩子),仍然没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

如何抵抗通货紧缩:合理配置资产,参考美林时钟。(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E%8E%E6%9E%97%E6%8A%95%E8%B5%84%E6%97%B6%E9%92%9F%E7%90%86%E8%AE%BA/3491353?fromtitle=%E7%BE%8E%E6%9E%97%E6%97%B6%E9%92%9F&fromid=18777762&fr=aladdin

经济发展和经济衰退是周期性的,类似于一个时钟。不同阶段需要配置不同的资产。

Ⅰ衰退: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Ⅱ复苏:股票>大宗商品>债券>现金

Ⅲ过热: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Ⅳ滞胀:现金>大宗商品/债券>股票

经济萧条期:现金为王(灵活性)国债

第六课 政府和经济的关系(1)

市场失灵

市场通过价格的自发调节,无法实现供求平衡,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用价格和供求关系无法解决的市场问题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外部因素、公共资源、信息不对等

垄断:商品的供给和价格是垄断商决定,可能限制产量并抬高价格,促使价格高于边界成本获取额外利润,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因素:一个外部的经济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者消费者承担的成本或者获得的利润。包括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负向因素例如:一个造纸厂在河流上游,一个渔场在河流下游。造纸厂的产量增加会造成污染,渔场相对其他渔场的成本上升,产量下降,造纸厂的经济行为对渔场的经济行为产生外部影响。正向因素(不同经济行为的工厂会带来有利影响,果园和蜂场)。

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一个人对于某一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阻止其他人对这个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于公共产品的消费)。市场无法调节公共资源并进行商品分配。例子:小区有一个空地,不同业主想要健身,没有一个业主会自费修建健身设置(因为修建后,小区其他人也会无偿使用健身设施)

信息不对等:信息不安全,交易中的人拥有信息不同。信息如果不对等,那么会引起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当,从而减弱市场效率造成市场失灵。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商品质量差的占优势);道德风险:不同销售商间恶意竞争。

第七课 政府和经济的关系(2)

政府的经济职能

稳定经济(宏观调控):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保,发布公共信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市场监督: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通畅,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收入再分配:国家以社会管理者,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和分配的过程。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政府是市场的监管者,规则制定者,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柱。

第八课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宏观经济目标: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分配合理、提高社会生产质量、物价相对稳定、资源合理配置。

财政政策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改革开发前,中央政府制定全部的财政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放权,地方政府也会因地制宜做部分财政政策。现在。中央制定的政策和地方制定的政策不完全相同;不同地方间政策差异也不少。

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通过宏观税负和具体的税率的确定,税种选择、税负分配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体现出来。

公共支出:政府为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是财政最集中的工作,这个工具是各种财政政策的核心工具。公共支出分为两部分:购买新支出(财政预算)+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和税收的区别:税收制定后,几年到几十年都不会变换;财政补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随时增加或者退出。

政府投资: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投资瓶颈行业(交通修路)

国债:国家向社会借钱(使用国家信用来抵押):国债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调节资金供求,与货币流通;调节国民收入使用结构,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财政政策类型

调控的目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总供给: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形成的可以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形成的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购买力。

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确定不同的财政政策:

  • 平衡政策(中性政策)
  • 总供给<总需求,采取结余政策(紧缩性政策):增税,减少财务支出,减少抑制社会总需求
  • 总供给>总需求,采取赤字政策(扩张性政策):减税,增加财务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

第九课 货币政策

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货币分为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数,是央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派生货币:银行之间以及逐层产生的存贷款而创造出来的货币。

通俗:央行给的钱是基础货币,市场倒腾出来的钱是派生货币。

货币的创造过程:1亿是基础货币,20% 是存款准备金比例,那么派生货币5亿,派生系数是5(0.2的倒数)等比数列求和:1+0.8+0.64 求无穷级数就是5亿(首项1,公比0.8,n 趋于无穷大收敛)

货币创造的三个步骤:基础货币投放(央妈给钱)-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按规定留一部分钱,放在央妈)-信用派生(商业银行互相借钱贷款)

货币供应量的划分

M0 M1 M2 M3 的概念(国内和国外定义不同,侧重于国内)

M0 流通中的现金:银行体系之外的各单位的现金+居民手中的现金

M1 狭义上流通中的现金 = M0 + 银行的活期存款

M2 广义上流通中的现金 = M1 + 银行的定期存款 + 银行的储蓄存款(准备金)

M3 = M2 + 其他货币型流动资产(很少使用)

这四个的区别要记住

M1 反映现实购买力;M2 反映潜在的购买力;根据M1和M2的大小,判断现在投资过热(潜在的金融危机),还是需求过多(价格上升);M1增速较大,说明消费和终端市场较活跃,M2增速较大,说明投资和中间市场较活跃。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商业银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政策:国家通过央行对商业银行实行加息降息的政策。提高利率,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银行的存款增加,可以调节市场总货币量。

实际操作中:存款准备金率比利息政策使用较多。非常时期两个手段会同时出手。利率的涨跌都会对企业或者是居民带来伤害。

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通过债券或者其他方式,向市场投放或者收缩流动性。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

正回购: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正回购到期就是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逆回购:央行向以及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卖出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央行常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MLF 中期借贷便利,麻辣粉

SLF 短期借贷便利,酸辣粉

PSL 抵押补充贷款

MLF 是央妈向市场投放资金的工具;相对于加息加准,MLF操作更方便

使用:市场流动资金存在1000亿的缺口,造成了借贷利率的上升,通过 MLF,SLF,PSL 向市场投放1000亿资金就可以弥补缺口。

误区:MLF 需要计算净投放 = 投放的MLF - 到期的MLF

贴现率:未来某个时期的前,折算到现值,多出或者减少的钱和未来的钱的比值。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通过其贴现的未到期的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附加工具:

  • 外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际货币(现金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当经济过热,央行回收人民币资产,向外抛出外币资产;当经济过冷,增加外汇储备,来增加市场人民币资产流通。
  • 外汇储备:国家为了应付国际支付,各国的央行及政府机构持有的外汇资产
  • 汇率:一个国家货币与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值

经济过热采取手段

央行:加息加准

公开市场操作:MLF SLF 商业银行抵押贷款收缩,逆回购操作,减少市场流通货币总量

外汇手段:投放外汇储备,回收人民币资产

再贴现手段:降低贴现率,缩减杠杆

经济过冷就采取相反的操作。

重点提示

  • 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影响较大,一般不使用
  • 主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MLF SLF)
  • 贴现率很少使用
  • 使用外汇来处理外部市场(国际)

第十课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和类型

金融危机:资金的融通出现问题,有序的金融市场变得无序。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只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金融指标(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商业破产数据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据)的剧烈、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的类型:

  • 货币危机:一个国家汇率变动超过了可以承受的范围(例如泰铢的固定汇率制度改成浮动汇率制度)
  • 债务危机:国家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清偿能力,造成了无力还贷或者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 银行危机:银行过度从事高风险行业(房地产,股票)从而造成资产负债严重失衡,贷款负担过重,而使得资本运营呆滞而破产倒闭的危机。

例子: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原因

经济在持续增长过程中,产生了与供求关系脱节的偏差,而这个偏差就是泡沫。当泡沫经济不断增大的同时,带动其他联动行业的虚增假象,所以在不断的疯狂增长中,最后只能破灭。

金融危机的影响

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升,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社会总供给端萧条,造成生产力大幅度萎缩。同时大众需求端萧条,消费购买能力下降,生活水平无法保证,影响社会矛盾。

危机传导方式:银行-企业-个人-政府

金融危机的应对

金融危机的表象: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众多);货币供应过多(宏观调控难度较大,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相伴);通货膨胀严重(泡沫经济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不同人群应对不同,基本上是保证不要失业,增加赚钱技能,减少债务,多存钱;规避资产风险,减少股票等风险性较高的资产。

原则:金钱需要精打细算才能不断增值;只有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生活平衡。


Last update: November 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