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变和对策¶
统计信息:字数 5479 阅读11分钟
谢国忠 原文标题《政府要做的,就是少从家庭部门刮钱》
我越读越激动,忍不住要长篇转载他的言论。
一、什么是中国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对GDP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投资完成以后,国内需求却不足以支持这种投资。因此,出口成了关键。
二、为什么政府从家庭部门刮钱?
为了给更多的投资进行融资,政府必须不断增加收入。通过税收、收费和房地产销售,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但却削减了家庭的收入与购买力。
投融资的紧迫性,降低了政府在诸如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支出。
除了收入,地方政府一直在最大化借贷,进行超额固定资产投资。这推动了过去几年货币的巨额增长,从而导致了今天的通胀。
通货膨胀就是对穷人的掠夺。
三、为什么中国模式无法维持了?
中国模式依赖全球出口需求。如果发达国家经济不增长,中国的出口就无法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
如果中国的出口增长在最近十年放缓到每年10%,那么经济增长率就会下调一半。
四、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必须增加内需。
中国必须制定目标,使消费占GDP的比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比。
关键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降低大项目(如住房、教育、医疗等)的价格。
五、政府必须立即着手的三个转变
(1)把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削减到25%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落在了中产阶级白领身上。高收入人群根本不怎么缴税。他们拥有自己的企业,负担其个人开销。他们的个人所得税率就等于企业所得税率,也就是25%。过高的税率只会削减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不降低税率,促进消费只能是空谈。
并且,中国应将增值税率从17%下调到12%。在中国,增值税就是消费税。17%是世界最高的此类税率。高消费税与投资最大化模式是一致的,都把收入从家庭转移到了政府。如果政府真的希望改变发展模式,增值税就要降到合理的水平才能鼓励消费。
(2)把储蓄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消除负实际利率
中国的中产阶级都是储户,而国有行业和企业都是借贷者。负实际利率就是一种中产阶级税。这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极不公平。
过去八年,中国存款的实际利率几乎为零。这样就少付了储户相当于超过GDP13%的利率,2010年约为5万亿元人民币,这是国有企业全部利润的2.5倍。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对待储户像中国这么糟糕。
中国国有行业是最大的借贷方。中国的利率政策不应该是一种把钱从中产阶级手中抢到富人和权贵手里的抢劫行为。
(3)把房价调低到全球平均水平
也就是每平方米的价格不应该超过两个月的税后收入。
政府已经讨论了三年房产价格降温,但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市场最终冷却了下来,但这是因为通胀迫使货币从紧。但是,房产价格还是太高了。降温不足以使之成为中产阶级的消费品。
六、房地产市场的对策
经济适用房只是政府用来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即使这项策略成功了,也难以促进社会和谐。
房地产市场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中产阶级能够买得起商品房。
很多人争论说房价是市场现象,政府干预无法起作用。这种论调是不正确的。政府拥有所有土地,土地成本和税收占了全部售价的一半以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政府的产物,而不是自由市场的产物。
控制房价的一种简单方法就是控制投机。高资本收益税将抑制投机需求。政府应该征收50%-90%的资本收益税,而不是征收房产税。这能够直接针对炒房者,而不会影响最终的房屋使用者。为什么执行就那么难呢?
七、医疗改革的对策
医疗体系的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担忧。人们永远无法知道会花多少钱。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患了重病,那么他或她的家人就只能任由医院摆布了。正是这种担忧吓得人们不敢再花钱。
政府控制的系统并没有为人民服务。我怀疑国有制度内的改革将是不够的。最好是能引入竞争机制。应该允许私人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当政府控制不起作用,我们应该给市场一个机会。
八、教育改革的对策
中国教育体系非常昂贵。教育支出不是来自学费、书费等这些正式项目。其他非正式项目的花费要高的多。穷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属于弱势群体。
近期,高校招生有一些创新。我担心,无论这些改革在理论上听起来有多好,偏离严格标准化入学考试只会给不公平开后门。恐怕一些改革的建议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如果中国的大学录取受制于金钱和关系,那么人民也就被剥夺了子女前途的最后希望。
九、政府继续刮钱的后果
中国经济再平衡很容易,政府要做的就是少从家庭部门刮钱。
如果无法很快做到这点,中国可能在未来10年内经历滞胀。国家稳定可能会受到威胁。
2011年3月15日